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洛阳市气象局->信息公开->规划计划
洛阳市气象局关于2022年工作总结和2023年工作安排的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1-06 11:46:07

【字号:

2022年,洛阳市气象局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和省气象局决策部署,深刻汲取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教训,破解难题,开拓创新,全力保障助推洛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2022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强化主业主责,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监测精密,对全市227个主要观测设备全年巡检和设备标校确保正常运行。二是加强预报精准,扎实主动开展递进式气象服务,重大天气过程和灾害性天气无一漏报。发布重要天气报告、重要气象信息各类预警信号、气候预测和气候评价共200余期,周报、快报、农气周报、墒情等各类服务材料千余期。三是做到服务精细,圆满完成春运、春耕春播、牡丹节、高考、三夏、三秋等专题气象服务。联合中国气象报社举办线上“云赏牡丹”直播。深化与公路、机场、水库、城市轨道、烟草等领域的业务融合,气象专业服务获得合作单位好评。开展特色农产品产量及品质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申报“伊川小米”气候品质认证。适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以下简称人影)作业,最大限度缓解干旱、保障粮食安全、降低森林火险等级。用好气候资源打响生态品牌,嵩县通过“中国天然氧吧”三年复查,积极推动栾川、洛宁天然氧吧创建。

(二)健全联动机制,筑牢防灾减灾首道防线

一是在全省首家建立以高级别预警信号为先导的“停课、停工、停产、停运、停业”联动机制,与市防指、市减灾委联合印发《洛阳市应对严重灾害天气实施“五停”工作指引》,被评为全国气象部门“党的十九大以来全面深化气象改革优秀典型案例”。二是修订我市重大气象灾害“叫应”服务标准和工作流程,修订各类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与教育局、应急局等联合发文建立暴雨红色预警条件下自动停课联动机制。联合应急管理局、通信管理办等建立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机制。完成洛阳市区主要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组织参加应急装备演练和防汛、尾矿库应急演练,提高防灾减灾应对能力。三是系统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增强全社会防御气象灾害意识。5月河南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鹏祥应邀赴洛,为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做辅导报告。气象知识学习纳入党校培训课程。联合市委宣传部等4家单位全年度宣传气象法律法规和防灾减灾科普知识。

(三)聚焦重大项目,持续开展补短板提能力

一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推进气象重点工作、重大项目,江凌书记、徐衣显市长、韩治群副市长先后多次实地调研气象工作,做出批示,提出要求,市政府出台《加快推进洛阳城市气象保障服务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市、县政府印发《气象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为形成洛阳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营造了更好的政策环境。二是结合洛阳实际,高站位高起点谋划洛阳市精准化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建设全省首个X波段天气雷达监测网,市委、省气象局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推进项目建设并给予大力支持,选址通过专家论证,市发改委已经立项。三是3个气象工程项目进度有序推进,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开工建设,中部人影市县项目完成招投标,气象监测预警补短板工程完成设备采购和自动站建设。

(四)深化重点改革,提升依法管理治理能力

一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效改革,优化我市营商环境,3类事项纳入《洛阳市深化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实施办法(试行)》。全市13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区域气候可行性论证评估全部完成。伊滨区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获全省优秀报告三等奖。二是依法履行管理职能,推进服务型执法,对全市防雷安全重点监管单位开展全覆盖检查。健全防雷安全监管机制。三是开展地方标准制定工作,完成《牡丹气象服务规范》标准草案。

(五)坚持党建引领,全面提升能力作风

一是持续强化党的政治建设,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化党风廉政建设。二是通过“五联五促”活动推动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发展。市局“五星支部”全覆盖,第四支部获评“全省气象部门先进基层党组织”。以喜迎党的二十大为主线,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题实践系列活动,扬正气聚能力。三是加强机关建设,全市文明单位全覆盖,市局获“省级文明单位标兵”,栾川县气象局获国家级“节约型机关”称号。

二、存在问题  

一是精准化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不足,极端天气预报预警精准度有待提高。

二是气象服务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产品、渠道、融入度方面尚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其更加精细化专业化的要求。

三、2023 年工作打算

一是着力提高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能力。加快推进精准化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系统、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中部人影项目、基层气象台站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发展洛阳特色高影响天气智能网格预报,建立权威、畅通、高效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提升极端灾害性天气预警应对保障能力。

二是坚持趋利避害并举,护佑洛阳民生福祉。充分发挥气象服务保障重大战略功能,加快高标准农田气象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开展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认定,打造牡丹、烟草以及设施农业、休闲农业等特色农业特色产业气象服务体系;强化环境气象监测预报,挖掘气候资源优势,开展“中国天然氧吧”“最佳避暑地”“气候景观观赏地”等品牌创建。探索中部人影大飞机开展作业,发挥综合效益。切实增强气象灾害风险防范能力,推进防雷联合执法,推进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开展极端天气对城市安全运行影响评估,开展重大规划、重点工程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召开市政府与省气象局合作第二次联席会议,共同推进洛阳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气象保障示范市建设。

三是持续完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完善递进式气象灾害预警服务机制、预警信息共享机制,落实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和应急响应信息社会发布机制,强化直达基层责任人的气象红色预警“叫应”机制。进一步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效力,推动社会化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体系稳定高效运转。加快实体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场馆建设,开展专题教育培训,推进气象防灾减灾知识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事业单位,提高全社会气象灾害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

友情链接: 中国气象局 中国政府网 中国天气网 河南省气象局 河南天气网 河南省人民政府 河南政务服务网

主办 : 河南省气象局办公室 承办 : 河南省气象服务中心

地址 : 郑州市金水路110号 邮编 :450003

河南省气象局办公室: 0371-65922900 网站值班电话 : 0371 - 65922902 ( 工作日8: 00-17 : 00)

网站标识码:bm54160001 备案编号:京ICP备05004897 郑公备:410105020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