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信阳市气象局->信息公开->规划计划
扬长补短 科学谋划 推进“十四五”信阳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2-23 15:52:42

【字号:

  1. “十三五”期间信阳气象事业发展存在的短板

“十三五”期间,信阳市气象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紧紧围绕既定发展战略和工作目标,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市气象工作取得了较明显的成就(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基本完成,信阳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建成并实现探测全覆盖,高标准粮田气象服务实现全覆盖,信阳市生态环境气象中心成立并开展相关业务,人影工程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等),但我们也清醒看到,信阳气象事业发展水平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与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气象服务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精准化、特色化、专业化气象服务产品供给不足,气象服务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如晴雨精细化预报准确率全省靠后,气象助力全域旅游示范区发挥不够,特色农气服务产品科技内涵不高,交通气象服务产品缺乏等。

二是气候资源开发利用不足。天然氧吧县及康养小镇建设力度不大,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支撑不够,优势特色农产品气象服务能力欠缺,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进展缓慢。

三是干部人才队伍老龄化严重,高层次专业型、复合型人才短缺,科技创新支撑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后劲不足。我局正科级领导干部平均年龄50.3岁,在省辖市气象局范围内属较大的,研究型业务领军人物匮乏,优秀拔尖人才短缺。

四是部分重点工程进展缓慢,特色和亮点不突出。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整体缓慢,一流台站建设极不平衡,河南省茶叶气象服务中心(信阳市茶叶气象重点实验室)建设推进力度不大。

造成信阳“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存在较多短板的原因,主要是受限于历史欠账较多、发展基础较弱等因素,实现振兴发展面临着诸多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殊困难。

  1. “十四五”重点工作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和初步安排

(一)基本思路

我局“十四五”重点工作基本思路是“一个统筹,四个突出”,以建设气象强市为目标,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气象科技创新和改革开放为动力,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增强“三精”气象业务服务能力,不断满足“四生”对高质量气象服务的需求。

(二)目标任务

到2025年,基本建成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基本满足“四生”需求的现代气象业务服务体系、开放协同的科技人才体系、规范有序的气象治理体系。气象整体实力居全省先进水平,气象防灾减灾、乡村振兴及气象为农服务、人工影响天气事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居全省领先地位,气象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升。

针对“十三五”信阳气象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短板,我局在谋划“十四五”重点工程项目时,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立足落实“两个更好”重大要求,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及省市发展规划以及研究型业务体制改革,对标“三精”要求,重点谋划以下重大工程项目:

1.淮河生态经济带气象保障能力建设

加快沿淮河两岸生态气象自动观测站网建设,推进淮河上游生态修复型人工增雨作业体系提质增效,推进固始相控阵雷达项目建设,谋划成立淮河航运气象保障服务中心。

2.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气象保障工程

建设大别山革命老区区域气象中心,增强大别山革命老区气象综合观测能力,建成大别山革命老区现代农业物联网综合监测系统和一体化业务服务系统,建设统一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体系,建设远程可视应用管理控制系统,形成大别山革命老区气象保障科研-业务-服务体系。

3.国家(信阳)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

加快固始、淮滨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以下简称国突平台)业务化运行,确保两年内信阳其他县局国突平台全部立项建设完成,并在“十四五”期间发挥防灾减灾作用。

4.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

依据《信阳市气象局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2021年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专家组论证),推进大别山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落地。加快山脉断面气象观测系统建设,提升大别山地质灾害易发区气象防灾减灾业务服务能力,

5.气象防灾减灾科普馆建设

科学谋划,加快推进雷达站配套工程项目、雷达信息处理中心及信阳市气象防灾减灾科普馆建设。

6.信阳人工影响天气能力提升工程

加快人工增雨作业站点标准化、装备现代化、指挥可视化、管理信息化、流程规范化、效果评估客观化建设,推动全市常态化人工增雨向生态修复型转变,服务“五个信阳”“四水同治”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

7.加快河南省茶叶气象服务中心建设

为服务信阳毛尖品牌化、标准化、绿色化、产业化发展战略,加快河南省茶叶气象服务中心(信阳市茶叶气象重点实验室)建设,开展信阳毛尖茶特色作物气象服务。

8.“信阳•中国气候康养之都”创建

为充分发挥信阳优质气候资源优势,我局起草了《信阳•中国气候康养之都申报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向市政府分管领导递交了《关于申报“信阳•中国气候康养之都”的请示》。

(三)初步安排

加强规划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规划管理和统筹,把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做好与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对接,认真贯彻中国局和省局“十四五”规划编制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对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提高规划编制质量,推动我市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上通下联,认真做好规划印发落实工作。加强与市发改委等部门沟通,做好“十四五”规划共同编制、印发工作。

落实好新一轮局市合作。河南省气象局与信阳市人民政府已联合发文《共同提升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气象保障能力合作协议》,我局主动做好与省局、市政府的沟通对接。

落实信发〔2020〕6号文。挖掘优质气候资源,推进气候品质认证,创建“中国气候生态优品”公共品牌,继续推进“中国天然氧吧县”创建,加快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人影标准化作业点和指挥系统建设。

  1. “十四五”发展建议

“十三五”信阳气象事业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专业人才队伍及素质、业务服务支撑、科技创新能力、人才保障机制等方面仍有欠缺,加上发展基础较弱,严重制约着信阳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十四五”发展规划编制之际,我们将主动对接地方需求与规划,在争取地方项目与财政资金的同时,希望省局在下列工程中给予信阳人力、财力与技术上的支持:

  1. 信阳森林生态遥感监测应用基地建设

(二)组建淮河流域气象服务中心

(三)建设信阳气象防灾减灾科普馆

(四)建立大别山区域(信阳)气候资源开发示范区

分享到: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

友情链接: 中国气象局 中国政府网 中国天气网 河南省气象局 河南天气网 河南省人民政府 河南政务服务网

主办 : 河南省气象局办公室 承办 : 河南省气象服务中心

地址 : 郑州市金水路110号 邮编 :450003

河南省气象局办公室: 0371-65922900 网站值班电话 : 0371 - 65922902 ( 工作日8: 00-17 : 00)

网站标识码:bm54160001 备案编号:京ICP备05004897 郑公备:410105020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