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名称:政策解读发布机构:中国气象报
发布日期: 2019年07月03日 文号:
效用状态:有效

中国气象局出台出国访问进修管理实施办法 推动科技人才“走出去”见成效

中国气象报记者 李一鹏

骨干出国访问进修,意味几何?

实践证明,可以带动科技人才的快速成长、助推单位创新能力和核心业务稳步发展,也可助益学科人脉的延续、国际合作新途径的开辟……但如果个人准备、管理和跟踪服务不够,效益会不会“打折”呢?

日前,《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骨干人才出国访问进修管理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正式出台,按照“管理更规范,服务更到位,效益更突出”的总体要求,围绕让更多科技人才走出去、有成果、出效益,为出国访问进修提供更好的服务和管理保障。

新要求、新举措,会给气象科技工作者和科研业务工作带来哪些新变化?

得风气之先 创祖国之业

出国访问进修,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经验

推动气象科技人才出国访问进修,一直受到中国气象局党组高度重视。2017年5月印发的《中共中国气象局党组关于增强气象人才科技创新活力的若干意见》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国内国际高级访问进修力度,从工作机制和顶层设计上为促进人才出国访问进修提供了制度保障。

目前,气象科技人才出国访问进修多以项目形式开展,“走出去”的方式主要有四种:中国气象局与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合作开展的人才培养项目(简称留学基金项目),中国气象局人才培养项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中国气象局各直属单位自主开展的骨干人才培养项目,以及国际组织初级专业人员项目。

留学基金项目是其中的一个主要渠道。

2014年12月,中国气象局与国家留学基金委签署协议,首次把气象科技骨干培养纳入国家公派出国留学项目。2015年至2018年共派出4批75人,留学单位分布在美、加、英等10个国家的44所高校和科研机构。这些人才回国后,逐渐成长为气象生力军,有的入选了国家“万人计划”和所在省份党委、政府的人才工程,有的斩获了当地科技进步奖项,有的成为所在单位创新团队带头人,他们也带动了部门科技创新和核心业务能力的提升,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

除留学基金项目外,自2013年以来,中国气象局支持了55名气象科技骨干到国外开展为期4至12个月的访问交流;各单位也通过其他渠道自主选送骨干到国外访问进修。

“得风气之先,创祖国之业。”可以说,选送骨干到气象科技先进国家开展交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优秀科技人才,是长期以来气象事业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发展取得的重要经验。

“如果一直闭门搞研究,思维可能会受限,出国后学到多元的思维与工作方式,能从更开阔的视角思考自己的研究。”

“知道了国外同行在做什么,尤其是欧美研究起步较早,他们以前做的工作我们正在做,目前做的工作将来我们可能要做。出国经历对于我们如何做好眼前工作、规划未来研究都很有参考价值。”

“结识了很多专家,接触到了新的思路、方法以及仪器设备,对自身工作很有启发。”

……

关于收获,出国归来的气象科技人才如是说。

出国访问进修要实现更高的效益,制度建设完善必不可少。此前,中国气象局出台的《气象科技骨干海外培养项目实施办法(试行)》,主要是明确了留学基金项目的支持范围、条件和选派程序,尚未在工作层面建立起面向全部门各渠道的出国访问进修管理办法。基于此,中国气象局人事司落实中国气象局党组和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新要求,对试行办法进行修订完善,形成《实施办法》。

《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了选派条件、选派程序、支持措施、选派人员管理等内容。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旨在规范全国气象部门出国访问进修工作的管理,发挥好人才培养经费的效益。

“《实施办法》重新定位管理视野,由《试行办法》的项目管理拓展为全国气象部门出国访问进修的工作管理,为规范、加强全国气象科技骨干出国访问进修的选派条件、程序、支持服务和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中国气象局人事司负责人说。

“与此前相比,最直观的感受是《实施办法》规范更具体、程序更完善,更加明确了学习的针对性和目标性,即需要什么、学什么、学来做什么,非常清晰。”2016年出国访问学者、江苏省气象局刘端阳博士说。

中国气象局还积极争取国家留学基金委支持,拓宽了留学基金项目选派人员范围、类别和条件,让更多科技人才有机会“放眼看世界”。这些变化,也都体现在了《实施办法》的选派条件和选派程序上。

“年轻人很需要这样的经历和历练,拓宽范围确实非常好。”2016年至2017年出国访问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左志燕博士如今已入选“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她认为,对于刚工作不久的年轻科学家,出国交流的经历会对其成长产生巨大影响。

“很多条件也更加灵活,比如在时间上是3个月到12个月不等,对于单位和个人可选的余地都很大,可以在出国访问进修和完成重大任务之间找到平衡。”刘端阳说。

随着事业不断发展,出国的人数总体上也呈增多趋势。以留学基金项目为例,2019年名额已较往年实现翻番。我们也乐见,更多气象英才脚踏祖国大地胸怀事业期盼,时刻准备着迎接新机会,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责任使命。

从“舍不得”到“积极支持”

原单位须落实好“走出去”主体责任

出国留学,离不开政策创造的条件、个人的努力,也离不开所在单位的支持。

对于很多单位来说,由于人手紧、任务重,“舍不得”优秀人才较长时间离岗研修是情理中的现象。《实施办法》在选派条件和程序上考虑到了单位的需要,也明确了支持措施和选派人员管理要求。

比如,出国访问进修的科技人才除了本身业务过硬以外,作为基本工具的语言能力,尤其是口语必须过关,这是最实际的“硬指标”。对此,《实施办法》明确各单位要合理安排拟选派人员和相关后备人员的工作,积极支持并保证其有必要的时间和精力参加有关外语培训和水平考试。

《实施办法》还借鉴其他部门和单位的有效做法,明确了出国期间的人员待遇、资助标准等;强调用人单位要做好选派人员留学期间的管理和跟踪服务工作,强化了对选派人员的行前谈话和培训工作要求。

同时,《实施办法》也对选派人员提出相关要求,以更好地实现出国访问进修的归来价值。

(来源:《中国气象报》2019年7月3日一版 责任编辑:张林)